“要想远离犯罪,不受伤害,我们就得从小学法、懂法,遵纪守法……”
连续1个多小时的讲解和互动,让徐丽口干舌燥。但只要进入工作状态,她就感到莫名的兴奋。
这次“小学生秋季开学第一课”法制教育主题活动,只是郯城县人民法院“徐丽工作室”日常工作的一个小镜头。
徐丽,郯城县人民法院少审法庭庭长,负责郯城县人民法院少年犯罪案件审判和辖区青少年回访帮教工作。2016年,该院专门成立“徐丽法官工作室”,为这位“全国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”搭建了一个大展手脚的新平台。“徐丽工作室”成立伊始,就把主攻方向定位在对未成年人的挽救、保护、教育和关爱上,在矫治青少年犯罪预防、减少未成人违法犯罪方面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索,工作做得风生水起,有声有色。
秉承惩罚与教育相结合,不放弃、不抛弃每一名失足少年的原则,“徐丽工作室”对每一位失足少年都建立帮教档案,判决生效后,规定每月最后一周周四来法院汇报情况,组织少审法官、志愿者、社会调查员及“五老”人员对其实行跟踪帮教,通过单个回访、集体回访、座谈会、集体游戏和看守所、监狱等地实地回访等方式开展面对面帮教,让失足少年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。工作室还连同县妇联、心理咨询机构一起对判处缓刑的少年实行定期跟踪心理辅导,通过每月一次的心理辅导进行深入交流,帮助他们认罪悔罪,重塑人生。与此同时,工作室还多次组织缓刑少年参加慈善、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,使失足少年通过公益行动,净化心灵、提升境界;积极帮助缓刑少年解决就业问题,促成辖区2处企业共建青少年安置帮教基地。
为统一裁判尺度,最大限度地维护未成年人权益,郯城人民法院把所有涉少民事案件纳入少审庭统一审理。为避免因对簿公堂对未成年人造成身心伤害,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,工作室一直积极强化调解意识,尽量把涉少民事案件调解在开庭之前,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,调撤率达60%以上。工作室还适当开展社会工作介入活动,在办理案件过程中,发现困境儿童,帮助他们去民政部门联系办理困境儿童补助,呼吁妇联、团委组织志愿者看望困境儿童等。
以工作室为依托,郯城法院大力开展庭校共建活动。与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共建了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实践基地,邀请心理咨询师一起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;先后在全县7所学校挂牌成立了“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共建基地”,捐建了图书馆、模拟法庭等;在全县30多所中小学组织开展“共筑梦想、与法同行”、“法制宣传月”、“法庭开放日”、“小记者走进法院”、“青少年模拟法庭”、“法佑青春护航成长”、法律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,受教育学生达6万余名。2015年,改造建成了一处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基地,工作室先后组织学生参观96次,参观人数累计超过1万人次,成为全县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。
工作室还强化社会责任意识,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,组织少审法官与“学雷锋志愿服务队”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关爱活动,每年数次对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进行看望帮扶,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。在泉源乡邵湖村益民小学、胜利乡社区建立了留守儿童爱心家园,与县妇联一起举办“爱心妈妈”结对帮扶活动,搭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平台。
工作室负责人徐丽说:“未成年人是含苞待放的花蕾,惟愿以我们的爱心和责任,让每一朵花蕾都能完美绽放。”